找到相关内容93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荷一味

      花之君子者也,我更赞扬它“清风傲骨气节在,狂风暴雨不低头”的清廉君子品性,故在绘画这条道路上,我偏钟爱画荷,与荷为伴感悟人生。几年前经人介绍,我与佛结缘,致心研习禅学,试图将禅意与荷相为融合,达到心荷一体,一者不二,不二者二,使莲荷更趋于人格化。我在四时观察莲荷的生、住、灭、异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察自心的生灭现象。  荷的一生都给人以美的享受,春天历尽苦寒的莲藕,沐浴春风,生出像羊羔角一样的嫩芽...

    刘墨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1354530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制度新走向:以广州大佛寺图书馆为例

    971)年间,历尽千年沧桑,至今而一脉尚存,位列广州“五大丛林”之一。2000年9月,广东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在大佛寺正式成立。图书馆占地664平方米,分设阅览室、电子阅览室、资料室、藏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754738.html
  • 近代日本佛教发展

    有着反哺之恩。在十九世纪末,当时历尽了列强凌辱,几近亡国边缘的有识之士开始将眼光投向世界,汲取西方科学技术及人文思想的营养。在西方科学技术及文化之影响下,近代的中国佛教界始终处于一种昏沉不彰的乌云笼罩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71755556.html
  • 鉴真在桂林

    748)又开始第五次东行,这次从扬州出发,到狼山附近水域,忽遇飓风,船不能自主,在海上飘流一段时间,历尽艰辛,最后才到今海南省的振州鳌山湾(今崖城海湾)脱险着陆,四位好心的汉族商人探知实情后,即引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3655975.html
  • 佛教文化制度的新走向—以广州大佛寺图书馆为例

    值得讨论的一例。  大佛寺始建于南汉(917—971)年间,历尽千年沧桑,至今而一脉尚存,位列广州“五大丛林”之一。2000年9月,广东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现代化佛教图书馆在大佛寺正式成立。图书馆占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91356199.html
  • 清凉寺与善庆寺

    、卖画为生计,闲来莳花种竹,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。龚贤饱经忧患,历尽坎坷,不仕不商,终身以诗酒寄情,书画明志。他的山水画造诣极高,被推为“金陵八家”之首。   现在的扫叶楼位于清凉山公园西侧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13556278.html
  • 一位圣僧和一位明君

    印度十九年,历尽艰苦。他带回来各种经书和语言学的书共五百二十夹,六百五十七部。各种舍利一百五十粒。他回国后,又生活了十九年,夜以继日地译佛经,共译了四十七部、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而且他还把《老子》等经典从...

    李国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12057365.html
  • 清净化城塔及其名称的由来

    的象征。到乾隆时,又在黄寺西偏兴建清净化城塔。 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十三日,乾隆帝七十岁生日,班禅六世额尔德尼,从后藏日喀则,  万里跋涉,历尽艰辛,于七月十二日到避暑山庄,为乾隆帝祝寿。乾隆帝为接待...

    阎崇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32758073.html
  • 北魏石佛像

    袈裟,袒胸赤足,面南直立于覆莲座上,手施无畏与愿印。风雨盘剥,历尽沧桑,致口部与左手有残。建国后,国家对其进行了建房保护。   据《临淄县志》(民国9年)载,此佛名“无量寿佛”,原立在后赵石虎所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35958107.html
  • 天宁禅寺景观:海島觀音

    文殊教导善财说,你要教化众生,一定要具备各种知识,学会各种本领。善财历尽千辛万苦,走过了100多个国家,参拜了53位“善知识”,最后回到了本师文殊身边。文殊看他一片至诚,不怕挫折,坚韧可嘉,便向他传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1559046.html